一、数字健康的含义
数字健康,指开发并利用数字技术普及健康知识及进行相关实践的领域,涵盖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健康管理方面的应用。该概念于2019年10月最先由世界卫生组织在《数字健康全球战略(2020~2024)》中提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的医疗健康与传统线下医疗之间的边界将日益模糊,数字化的医疗健康产业和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互为表里,融合渗透、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即传统线下医疗必将演进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健康。
二、数字化健康的基本特征
(1)以继承、转型、融合、创新、研发为特点的发展新阶段
在信息化、“互联网 +”等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应用逐步丰富和完善,数字健康新阶段在概念内涵、技术特征、服务模式等方面呈现出的交替上升和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除了利用数据资源进行优化促进转型外,还能进一步发展数字化的服务模式,进而创新卫生健康行业的服务运行模式。
(2)以数据作为关键要素资源
现代社会逐渐进入数字阶段,数据产生和流通速度前所未有,数字产品的多样性极大丰富,数据链接的广泛性和便利性凸显。面对健康服务多样化和生态化、医疗服务体系智能化、居民的健康需求碎片化和个性化等特点,卫生健康行业需通过数据收集、处理获取真实信息和新知识,从而驱动精准决策来应对不确定性。数字健康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将带来卫生健康行业基础设施的变革、生产要素的丰富、生产方式的革新、组织方式的重构、价值链的延伸、空间格局的调整等。
(3)以感知、连接、计算为一体的数字化基础建设
数字健康的技术基础不是单一实现信息传输的技术,而是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核心,可以聚合数据并利用数据的多种技术组合。新技术提高了数据及各类信息的连接范围,扩大了创新资源配置的空间范围,从而为跨区域医疗业务协同、医防融合、医学创新提供了数据条件。同时,以算力、算法和模型为核心,通过对海量、多维、多种类数据的分析,形成专业化的算法。
信息来源:百度
(4)以智能化、万物互联进行动态协同与监管的业务形态
数据具有流动性强、可重复使用、使用不排他等特征,数字健康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开放、协调、整合为治理策略,促使行业、产业、居民、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融合发展,形成跨层级、深度融合服务的组织运作模式,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核心目标。从体制创新层面来看,数字健康有望使卫生健康与医保、医药、疾病控制等形成更好的行业互动;从管理创新层面来看,数字健康着眼于解决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从而实现全社会成员健康权利的最大化 。
三、健康管理与数字化结合
健康管理与数字化的结合,实现了数字健康管理的升级。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健康风险因素的干预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强调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来促进健康。数字健康管理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人群的健康信息进行收集、储存、整理、分析和评估。通过互联网平台,借助于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将线下的健康管理与数字健康管理平台服务相结合,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立体化的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使整个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系统化,为个体及群体提供全面、精准、有效的数字健康管理服务。
信息来源:百度
四、数字健康未来发展前景
1、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国出台数字大健康行业的利好政策,影响及重塑中国数字大健康市场。在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下,消费者对在线诊疗和数字零售药房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而5G网络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可复制的5G智慧医疗新产品的培育。
信息来源:亿欧智库整理绘制
2、数字医疗服务需求增加
近年来,中国活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长,同时,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及时间,导致彼等更愿意为方便且专业的数字医疗服务付费。与此同时,中国相对稀缺且分布不均的医疗资源亦需要方便且便捷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如远程提供医疗服务。
3、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大大改变大健康行业提供传统服务的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大数据支持分级诊断系统,而物联网及5G则在监测、预防、诊断及术后护理方面创新健康管理方法。技术进步正提高中国医疗行业的效率及医疗诊断的准确性,形成新商业模式。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艾瑞咨询研究院,非商用,仅供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立删,谢谢。